颱風學習應審慎 安全效能同重要

本學年初時,香港遭受強烈熱帶氣旋吹襲,期間教育局宣布全港學校停課兩天。復課後,教育局局長回應傳媒查詢時表示,局方會考慮學生及學校的網絡設施準備情況,研究在停課時透過網課實行「停課不停學」。此構想初衷良善,旨在減低學業中斷對學生的影響,惟在實際推行上仍存若干值得審慎考量的因素,尤其在極端天氣環境下,應首要保障學生及家庭的安全和穩定。

 

安全風險難以一概而論

 

雖然本港大部分樓宇具備防風抗災能力,但仍有部分舊式建築、劏房單位或地勢較低地區,在風暴期間或會出現窗戶滲水、天花漏水、電力不穩,甚至需臨時撤離等情況。倘若於此等情況下仍需學生如常參與網課,勢將加重家庭壓力,亦可能造成學生情緒不安與學習成效低落。

 

網絡與設備的可行性不容忽視

 

家庭網絡在颱風期間可能出現不穩,若同一住戶內有多名子女或家長同時使用網絡進行視像教學及辦公,頻寬負荷將大大增加,導致影像延遲、音訊斷裂,影響教學流程。若教師本身在家授課時,同時兼顧照顧子女,更會對其教學質素和家庭任務構成挑戰。部分基層家庭雖缺乏足夠電子設備,或會擴大學習差距,但這問題不難透過政府所提供的津助計劃解決。

 

網課啟動難以即時應變

 

有效的網課安排須依賴清晰的登入程序、穩定的平台使用技巧、教師培訓及教案準備等前置工作。若未有提前部署,臨時推行反而可能事倍功半,徒增混亂。若未來政策方向確實朝「停課不停學」發展,教育局宜統籌制定統一應急指引,並提前試行演練,確保政策可行順暢。

 

網課未必能替代實體課堂

 

眾多研究指出,實體課堂中師生互動、即時反饋及群體合作,對學生學習動機及理解力具有關鍵影響。網課雖可提供短期補課方案,惟難以完全取代面授教學的深度與廣度。特別在風球期間,學生若處於高度不安或分心狀態下,其大腦學習接收能力將大幅下降,學習成果難以保證。

綜上所述,「停課不停學」作為一項理念,值得在特定情況下靈活運用。但在面對極端天氣時,學生與家庭安全應為首要考慮。有關部門如欲落實網課安排,應先進行全面風險評估、技術測試及政策模擬,確保措施能兼顧學習連貫,並技術操作實際可行,避免造成額外壓力或學習落差。

教育政策應以人為本,平衡學習成效與家庭實況,方能推動真正具韌性與人本精神的學習制度。

 

 

 

*此文曾刊載於《文匯報》,2025-10-08。